2025 年 9 月 14 日晚,中欧科学家论坛北京人工智能沙龙 “围炉夜话” 专场在北京国数基地举行。本场活动是由中国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百城论坛执委会主任乔琦和欧中人工智能协会发起人、中欧科学家论坛秘书长肖灵艳共同共发起和组织。活动以 “AI + 新机遇 —— 普通人能够参与的赛道” 为核心主题, 乔琦主任担任主持。汇聚院士、人工智能专家、产业领军者、协会代表等各界人士,围绕 AI 落地实践、资本赋能、普通人参与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氛围开放务实,凝聚诸多行业共识。
开场:聚焦“AI+” 落地,锚定普通人参与方向
“当前处于伟大且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寻找确定性,更要探讨普通人如何共享机遇。”乔琦主任率先开场,介绍活动背景时提及,此前已围绕人工智能到超级智能等 “高大上” 议题展开探讨,当晚则聚焦 “落地” 与 “参与”:“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个人机遇,都离不开资本支持。去年我们提出院士科创产业基金构想,今年致公党北京市委支持下设立‘中国RWA 健康产业发展调研课题’,正是为了推动 AI 与实体经济结合,让更多人能参与其中。”
他还分享了连续2年受邀参加“全球创业大赛”创业导师、评委看的都是人工智能赛道创业项目如火如荼,AI 相关领域的市场动态,从上半年资本市场表现,人工智能软硬件相关股票涨幅显著。而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出台,将成为未来 20 年重要产业赛道。接下来,期待院士们为普通人参与 AI 指明路径。”
院士观点:AI 落地需 “复合型能力”,数据标注、AI 制药成平民化赛道
潘毅院士:AI 需 “赋能” 行业,数据标注、AI 制药潜力大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赋能’,脱离行业场景的 AI 难以落地。”人工智能与区块链领域国际顶级专家、致公党中央RWA 健康产业调研课题专家 潘毅院士 从技术研究与产业观察角度切入,指出 AI 当前的核心短板:“人脑拥有 8600 亿神经元、超百万亿参数,远超现有大模型;AI 的优势仅在于速度,必须与具体行业结合 —— 比如商汤科技在人脸识别领域成功,但试图复制到医疗、材料等所有领域则不现实,因为 AI 需要‘行业赋能’。”
针对普通人参与路径,他提出两大方向:“一是‘提示工程’,普通人需学会用连贯问题与 AI 交互,最大化发挥AI 工具价值;二是数据标注,这将成为大行业 —— 数据是AI 的‘燃料’,懂基础专业的本科学生甚至普通人,都可参与数据标注工作,为 AI 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
此外,潘毅院士重点提及AI 制药赛道:“中国在 AI 制药领域有望十年内超越美国。过去中药依赖天然小分子,西药依赖试验试错,而 AI 可设计‘世界上不存在的小分子’,目前全球已知药源小分子约 1000 万,AI 可探索的空间达 10 的 30 次方,既能保障民生健康,也能为普通人提供就业与创业机遇。”
蒋林华院士:算力突破、数据价值凸显,普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中国在 AI 三大核心领域已具备优势:算力上,国产芯片正奋起直追,逐步实现替代;算法上,部分 DCU 算法已超越ChatGPT;数据上,我国人口基数、高铁里程、高速网络流量等带来海量数据,这是 AI 发展的核心资源。”中欧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蒋林华院士 从技术基础层面分析,强调数据处理的重要性:“海量数据若不处理就是‘灾难’,分布式处理技术可破解这一难题,而数据标注是普通人参与的关键环节 —— 通过标注数据,AI能实现更高效的有监督学习。”
对于普通人,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理性参与 AI 相关投资,把握产业高速增长红利,但需做好调研;二是‘活到老学到老’,主动学习 AI 工具 —— 比如用AI 辅助制作 PPT,能将从‘0到 1’的时间从一周缩短至两三天,虽需人工修正内容,但效率提升显著。AI 无法替代‘架构性思考’,但能成为高效工具,拒绝学习新工具就会错失机遇。”
专家与产业代表:从技术、RWA、元宇宙多维度拆解参与路径
吴焦苏会长:AI 底层逻辑与 “互动影游 IP” 的大众参与空间
“AI 产业的核心是‘从原理到应用’—— 需先夯实智能哲学、智能数学等底层逻辑,才能衍生出智能技术、智能产业。”中科院北美校友会副会长、人工智能专家吴焦苏会长 结合自身研究指出,普通人参与无需局限于技术研发:“我们正打造音乐 AI 驱动的互动影游IP,预计营收可达 10 亿级。这类项目需要大量‘专业标注员’—— 比如懂音乐、懂游戏场景的普通人,可参与内容标注、需求反馈,这也是技术落地的重要一环。”
他还以行业案例补充:“美国某企业近期解雇 500 名通用数据标注员,却扩招‘产业专业标注员’—— 这说明‘AI + 行业知识’的复合型参与者更具竞争力,普通人可结合自身专业切入。”
苏彤老师:RWA 三次元革命,让普通人拥有 “个性化资产”
“AI 时代的最大机遇,是每个人的潜力都能被激活 —— 过去单一的成功标准将被打破,多元价值评价体系下,‘人人可成功’成为可能。”北京国数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RWA 领域深度研究者苏彤老师 从RWA(真实世界资产)角度展开,提出 “RWA 三次元革命”概念:“传统金融证券化是‘二次元’—— 将丰富的真实资产‘切片’为股票、证券,普通人只能被动参与且风险高;而AI + 数字孪生 + 元宇宙将推动RWA 进入‘三次元’,即 RWDA(真实世界数据 + 真实数据资产 + 真实世界资产)模式。”
他解释,这一模式下普通人将拥有新机遇:“无需‘千军万马买股票’,每个人都能持有个性化、可流通的数字权益凭证 —— 比如文旅IP 的微小份额、社区服务的权益通证,既降低参与门槛,也减少‘被收割’风险。未来,区块链技术将保障资产透明,类似十年前股权众筹的信任问题将大幅减少。”
谢安娜女士:元宇宙+ AI 落地案例,开放体验与合作机会
“元宇宙与 AI 的结合,已在上海落地多个实操项目,普通人可通过体验、合作参与其中。”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全球元宇宙大会创办者谢安娜女士 分享产业实践:“我们在上海普陀区打造‘AI + 元宇宙’to C 体验中心,面积超 1000 平方米,未来将扩展至 1 万平方米,普通人可现场体验 AI 生成内容、元宇宙文旅场景;静安区正在建设‘AI 元宇宙百强案例测试中心’,通过认证的项目可享受市区两级政策补贴,创业者或中小企业可申请测试与扶持;闵行区则规划‘长三角集采中心’,聚焦 AI 硬件落地,有工厂资源的企业可对接合作。”
她还透露,全球元宇宙大会已进入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计划在北京落地线下场地:“将联动北京文物局、首都博物馆、公园管理局,开发‘AI + 文旅’‘AI + 文博’场景,欢迎各界资源合作,共同打造普通人可感知的AI 应用。”
田垚主任:需求侧驱动科技产业化,锚定2035、2049 目标
“普通人参与 AI 的核心,一是做‘需求侧推动者’,二是做‘供给侧实践者’。”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合作部主任、上海人工智能论坛联席主席田垚主任 从科技产业化角度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 AI 落地的方向—— 比如老龄化带来的‘智能养老需求’、教育领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普通人提出的真实需求,将成为技术研发的核心导向。”
他还提及资本与科技的结合:“当前资本环境紧张,我们正通过‘百城论坛’联动 100 个城市,每年统筹2000 亿资金支持科技产业化,覆盖全国几乎所有五星级景区及产业园区。普通人若有 AI 相关创业项目,可通过这类平台对接资金与资源,推动想法落地。未来 25 年,我们需锚定2035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2049 年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两大目标,让 AI 成为民族复兴的助力。”
王昱东:设计行业AI 挑战与国企转型需求,呼吁 “革命性工具”
“AI 对设计行业的影响已显现,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歌华设计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国际设计周公司董事长王昱东 分享行业观察:“一方面,部分年轻设计师因 AI 替代失去工作 —— 设计专业毕业生每年 60 万,约 2/3 难就业;另一方面,掌握 AI 的设计师‘卷价格’—— 原本 30 万的宣传片,现在报价降至 1 万 - 3万,虽效率提升,但行业生态需规范。”
他还提出国企AI 转型的痛点:“我们作为国资委体系企业,虽学习了大量 AI 知识,但缺乏‘革命性工具’—— 就像 iPad 改变移动办公一样,需要一款简单易用的 AI 工具(未必是硬件),让国企员工快速上手。目前我们正尝试开发整合常用 AI 模型的小程序,但仍需行业专家支持,推动国企真正进入 AI 时代。”
世界数字科学院副理事长徐亭,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潘毅院士、青岛黄海学院董事长刘常青、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高文宇、中信出版社首席经济学家乔卫兵,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大数据科技传播专委会秘书长王丁桃、北京国数基地研究院院长韩靖、北京信息产业协会元宇宙专委会主任龚才春博士、中科院北美校友会副会长、人工智能专家吴焦苏、永州市壹禾文创董事长王鸿杰等参加活动。
抱团取暖,共赴AI20 年黄金期
当炭火渐微活动接近尾声时,乔主任总结:这场从技术云端落到生活实处的围炉夜话,不仅勾勒出 AI 时代的平民机遇,更点燃了 "人人可参与" 的燎原之火。“未来 20 年是 AI 的黄金期,错过房地产、互联网的机遇后,AI+、RWA、数据服务等赛道已向普通人敞开大门。无论是参与数据标注、学习 AI 工具,还是投资优质项目、对接产业资源,核心是‘抱团取暖’—— 今天在场的院士、专家、企业家,都是大家的‘资源桥梁’,期待未来能形成更多合作,让每个人都能在 AI 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文:郭振耀 图:主办方)
(从左至右:龚才春博士,潘毅院士,书法家彭双元,肖灵艳)
来源:39科技网
标题:2025中欧科学家论坛围炉夜话:共探“AI+新机遇”,解码普通人可参与的未来赛道
地址:http://www.53kjxw.com//sbxw/3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