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科技网24小时快速精选报道IT科技新闻,关注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商、游戏、手机、电脑、数码、软件、区块链等IT科技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麦德通:亚马逊严查listing违规,重点规避哪些行为?

麦德通:亚马逊严查listing违规,重点规避哪些行为?

2025-09-02 14:49:40 / 来源:网络转载/ 阅读:

听闻苹果17即将在九月问世,一场围绕新品的 “预热战” 已悄然打响。令人意外的是,率先抢占流量的并非官方动作,而是亚马逊平台上部分卖家上架的iPhone 17周边产品。然而,这种看似抢占先机的行为实则已触碰平台红线!

亚马逊平台零容忍:千万别碰!

亚马逊平台对知识产权和商品信息准确性要求严格,在苹果新品未正式开售前,明确禁止使用其未发布产品的商标词语,未经授权使用“iPhone 17”相关词汇、上传不实宣传图片或错误标示兼容性等行为均属违规,系统查实后轻则下架商品、重则封禁店铺!

目前已有不少卖家因提前上架iPhone 17周边产品,被苹果投诉侵权,导致多个ASIN下架、收到警告邮件且店铺绩效受损,麦德通在此提醒卖家,切勿抢跑上架未发布产品的配件,需等待官方发布后再合规开展经营。


亚马逊严查listing违规,卖家抓紧自查!


除上述违规行为外,以下几类操作同样极易触发封号,卖家需重点规避:

>价格欺诈:

以虚假折扣、先涨后降这类行为,均属于恶意定价,会被系统直接触发封号。

例如,某商品无任何历史销售记录,却标注 “原价1000元,现价100元”,此类明显不符合常理的定价,极易被平台监测并严厉处罚。

>关键词滥用:

把知名商品的名称设为关键词,或者堆砌无关热词(如普通手机壳写 “iPhone 配件”)、重复属性词(如 “USB Cable Charging Cable USB…”)都属于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商品将会被降权或下架。

>品牌侵权:

未经授权使用 “Nike”“Apple” 等品牌词,蹭商标词汇,以及将品牌产品图作为自己的产品图等操作,不仅构成侵权行为,甚至涉嫌虚假宣传,必然会面临品牌方投诉或平台处罚。

如何自查listing避免被扫号

虽说亚马逊大批扫号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近期平台处罚力度持续收紧,尤其临近销售旺季,做好Listing自查更是重中之重。以下四点自查方向,帮助卖家删除敏感信息、规避下架与封号风险:

规避知名品牌的知产元素

在选品和上架前,需仔细检查商品及listing是否涉及他人商标、版权或专利,杜绝 “蹭大牌” 行为。例如避免使用 “Apple 兼容款”“类似 Dyson” 等易混淆消费者的表述,在listing中务必过滤他人品牌词。警惕“变形设计”“谐音梗”等擦边行为。

全面筛查listing中的敏感词汇

梳理 Listing 中的标题、A + 页面、五点描述等文案内容,重点排查三类敏感词:

促销类:如 “优惠”“折扣”“特价”“限时”“返现”“Free Gift”“100% Risk-Free” 等,易被判定为虚假宣传;

平台关联词:如 “Prime”“亚马逊”“最佳”“选择” 等,可能干扰平台系统判断或误导消费者;

认证 / 标准类:如 “FDA”“EPA”“FCC”“USDA”“ISO” 等,若未取得对应官方认证,切勿使用,否则极易触发封店。

自主创立品牌,加固知产合规

自主研发或改良打造差异化产品,申请自有的知识产权,筑起品牌护城河。商标布局时,麦麦建议除了热门布局的国家(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同步在易遭抢注地区进行防御性注册(如墨西哥、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商标抢注频发国家)。

加强商标监测,以防商标被抢注

平时要多留意商标注册情况,一旦发现自己的品牌或使用的产品常用词被注册成功或正在注册,可采取修改listing、提出异议或无效商标等方式自保。

亚马逊平台的合规要求从来不是纸上条款,而是直接关系店铺生死的经营底线。建议卖家勤自查,唯有提前筑牢知产防线,才能规避违规风险!


来源:39科技网

标题:麦德通:亚马逊严查listing违规,重点规避哪些行为?

地址:http://www.53kjxw.com//sbxw/31850.html

免责声明:马尼拉时报致力于向企业决策者提供来自全球的商业、经济、市场新闻消息,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马尼拉时报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

马尼拉时报网站介绍

39科技网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权威新闻传播、存储、交流的云平台,逐步实现全网络新闻资讯、客户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对新闻信息的快速、联动、广泛、高效的传播与推广。是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前沿科技资讯、IT潮流媒体,我们始终秉承观点独到、全面深入、有料有趣的宗旨,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寻找商业新价值,坚持以人文的视角解读科技,用专业的精神剖析 时代,孜孜不倦探索科技与商业的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