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西部的乌蒙山腹地,有一个叫萨拉溪的小镇。 关于这个城市有一段难忘的历史轶事: 1931年,德国女传教士苏宽仁在赫章县七星关桥一带“枪下留人”,救了两名
,被认为是犯了死亡罪的麻风病患者。 接着她在毕节城西南30多公里的萨拉溪镇附近买了土地盖了房子,开了汉森医院。 据说这是贵州省最早的麻风医院,也是贵州省“麻风村”的源头。
据《毕节县志》报道,苏宽仁等外国人建造的萨拉溪汉森医院,解放前一晚治疗的患者达到250人。 1951年9月,贵州省毕节地区卫生部门接管医院,接受海外捐赠继续隔离治疗麻风病患者。 50年代,院内患者达500多人,大部分来自农村,接受的国家职工也有1,200人。
50年代以后,萨拉溪汉森医院建立的毕节地区第二卫生学校是全国唯一的麻风病防治专科学校,至今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千多所“麻防专业”。
麻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妖魔,为什么传了几千年? 那些患有麻风病的人及其状况怎么样?
7月初,我们进入乌蒙山深处麻风病多发区域,在一些地方依然与“与世隔绝”的麻风村落中,进行了怎样的年老体弱、肢体变形的“特殊村民”面对面的交流。 我们的入侵,是对这些面部变形、鼻梁塌陷的老人的平静生活的新鲜有力的刺激。 到目前为止,除了交往多年的医生,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人士正常接触。
在现在的医学中,麻风病只是引起人肢体畸形的皮肤传染病,但由于依然存在的社会偏见,麻风病患者和什么样的容貌奇怪的恢复者,依然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社会上最痛苦的人们”
汽车艰难地爬上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毕节市何官屯镇高寒地带的大坪子村。 这里不仅居住着麻风患者,还有专用的麻风医院。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多年间,我在这里接送了麻风病患者。 现在这里只剩下几个医生和二十多个无家可归的老人。
“叫他们病人,实际上不准确。 他们已经治愈了,即使别人体内还残留着少数麻风病菌,也没有传染性。 ”。 因为医生有同行的勇气,我们不用担心“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但是在麻风医院的老病区看到什么奇怪的老人的时候,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味道。
这是被认为是“替代”的特殊群体,在与外界不往来的避难港,生命的轨迹静静地持续着。
讲述了不堪回首的过去,坐在门口低矮的石板上的老祥(化名)双手抱着膝盖,旁若无人地唱了自己的《作词》的《十想歌》。
“大象院长,我想老祥已经解脱了。 叔叔,我需要几张纸币。 陈主任,用我的救生员病救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书。 我在想一本叫吴学光的老分部的书。 不听他的,抓住耳朵说话……”
歌声迷茫,苍茫。 唱完,老祥已经眼泪湿润了眼睛。
“我是有毕节的有名中学的三年级学生。 改革开放后,我做土特产和中药生意,盖大房子,买新家具,成了当地有名的万元户。 本以为好日子到了,却不知在哪里下起了不幸。”
那是1985年,老祥的右手肿了,开始脱皮。 治疗了好几次,但没有效果。 医生建议他去汉森医院检查,但他怎么也不答应。 最后,麻防医生自愿上门,老祥不得不正视一直不愿承认的事实。
“那时他举起镰刀追我,我给他乱诊断,毁了他的名声。 ”。 与麻风患者交往了近20年的毕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熊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麻风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呼吸器进入人体”随行的毕节地区萨拉溪麻风医院院长王宝仁等人说。
老祥发病前不久和人一起去取石头,不小心腿上留下了血迹。 “在车间一起吃,打牌,里面有麻风病患者。 ”。
“很久以前我拒绝离开家,不想见人。 头发像长发小偷,无论如何都想死。 医生从窗户装了药,我又把它扔了。 我躺在床上,饿了就抓住放在枕边的生米吃。 然后医生撬开门,为我送饭送药。 ”。 祥不停地抽烟,开始聊天。
“当时,我不仅是麻风患者,还是疯子。 在当地我想我也是有脸的人,没想到得了这种病。 好朋友躲着我,妻儿远离我,我好像被扔进了18楼的地狱,周围都是冰山,感觉不到一点温暖,能不疯吗?
经过长期撕心裂肺的折磨,老祥从当初的疯狂变成了自卑感和冷静。 他知道过去的一切都成了黄金之梦。 为了不拖累家人,1987年,他自愿和妻子离婚,把辛苦挣来的数万元钱给了妻子和孩子。 妻子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家乡,老祥成了单影人。
尽管如此,老祥不想离开他出生长大的家乡,他必须恢复普通人的生活。
在老家闭门治疗了两年,老祥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兄弟们为他提供粮食,把他留在家里,不允许他到处乱跑。 在医生们的忠告下,老祥试图和别人交往,但除了医生和他面对面接触以外,人们避开他而被孤立了。 由于过去的好朋友相遇,抽烟后歪着头吐口水,很快就走远了。 强烈的老祥受不了这种愤怒,于1989年住进了麻风村。
于是,在大坪子麻风村的山麓,增加了一个孤独的人。 和其他麻风患者不同,他一个人来,有时听其他麻风患者不擅长的语言和语调,消除内心的寂寞。 一到晴天,他就走进山林采药,打发寂寞的时间。 在麻风村已经14年了,岁月使人衰老,现在的老祥已经满是皱纹,白发如霜。
为了抚养三个孩子,老祥的妻子在外地已经和别人的女人结婚了。 子女大学毕业后在省外做了很好的工作,但为了度过晚年不敢去接他。 为了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孩子们在他乡躲着自己的身世。 十年多来,他只见过孩子一次。 前年冬天,结婚成家的三个孩子背着各自的妻子和丈夫,来到老祥生活的山里,探望多年分离的父亲。 面对长年积累在内心深处的生命之痛,面对人类世界无法逾越的鸿沟,久别重逢的父子,只能用眼泪感谢上天。
“他们是社会上最痛苦的人。 ”在去萨拉河的路上,熊萍老师说。
萨拉西汉森病村,外国传教士建的院楼现在成了危险的房间,但当时苏宽仁枪下救人的义举依然山声。 去年,这里有8名老年人因病去世,麻风村的老年人越来越少。 78岁的陈忠会,1946年在萨拉河被隔离治疗,像他一样老的幸存者,还唱当时传教士教授的圣歌。 他们现在靠每月政府补助金105元的费用辛苦生活。
“买煤太贵了,勉强度日。 ”陈忠会说。
“社会麻风病”进一步危害
麻风曾经是令人吃惊的颜色变化,可怕的疾病。 《现代汉语词典》对麻风作了如下解释: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风杆菌。 症状有皮肤麻木、增厚、颜色变深、表面结节、脱发、失去感觉、手指变形等。 也称为癣或大麻风。
医生说,麻风是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麻风病菌是挪威学者汉森在1874年最初发现的,所以麻风病也被称为麻风病。 未治疗的麻风患者是唯一已知的感染源。 其发病体征主要有斑疹、眉毛脱落、歪嘴兔眼、虎口无肉、手脚卡住、足底溃疡、“鞍鼻”或“狮子面”等。
这样的过去不知道病根,也不能治疗的“不治之症”被认为是“刮风的恶魔”。 正是这种导致人体外器官扭曲、变形的疾病,曾经使人避寒,无法避免。 据《毕节县志》记载,“患者轻而易举就被赶出乡土,被赶出深山老林,重则被活埋,烧死或被扔进深坑”。
没有眉毛,没有头发,这在麻风病中只能说是“儿科”。 有些面部扭曲变形,面部表情凶恶。 双脚有残疾,只能双拐或坐轮椅走路。 有些人眼睛失明,失去了与生活接触的“窗户”。 双手露出来,完全没有手指掌,就像在两座深山里砍下来烧火的“木头压力藏”。
毕节市萨拉溪医院附近的麻风村,40多名身体扭曲的麻风患者进入记者视线时,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这种恐惧场面深深刺激了记者的视觉神经。
“这里基本上是解放前后住的麻风患者,最小的是50岁以上。 当时,由于医学上不能治疗麻风,不得不采取收容的方法。 这些患者因患病部位神经坏死,畸形残留难以恢复。 ”。 刘放鸣医生的介绍。
麻风村八十多岁的老人谭少清讲述了60年前在他老家发生的故事。
一年半的老人应该辛苦地养育三个儿子,安度晚年,但得了“那种病”。 三个儿子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只能“消灭大义亲”,拿着农具“围剿”父亲,把亲生父亲活活打死,用木柴把父亲的尸体烧成灰烬埋了。 儿子们有着违反“纲常”的非法行为,但得到村民们的理解,他们“收获”了村民们不受歧视的权利。
这个悲惨不堪入目的场面是,讲述这个故事的老人在20多岁得了麻风病后逃到萨拉溪麻风病村,住在这里已经50多年了。
“不合人群,成不了鬼群,母亲和母亲不能见面,夫妇不能团聚。 ”一位麻风老人用民间流传的四句话描述了麻风患者的悲惨遭遇。
历史和观念是对麻风的“误判”,上演了联系家庭不幸和生命的悲歌。
“我的土地不在这里。 正因为在老家受到歧视,才搬到了麻风病村”黔西县郊外麻风病村,60岁多的刚中明夫妇告诉记者。 夫妇是麻风村没有户口的“黑人”,只能租土地作为“雇农”生活。
老苟家住在黔西县谷里町。 1956年,老苟14岁,对这个未来抱有无限憧憬的少年患了麻风病,被父母的兄弟赶出深山。
“我在山上盖小屋住,用野果充饥。 当时人烟少,山林大,胡狼和虎豹多,蛇经常进屋害怕,所以和我在一起的黄色狗也被豹子拖走了。 ”。 不要永远忘记四十多年前的往事。
1958年,政府在黔西县建了汉森医院,老刚住在那里。 由于病情发现得早,麻风病没有给他的身体带来畸形。 经过十年的治疗,老少恢复了。 他满怀喜悦地回了老家。 但他出乎意料地发现父母搬到了其他地方,不再认识他了。 家乡的人也不允许他在村子里进出,不要在井边打水。 不得已他住在山上的小屋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幸运的是,你总是遇到“同病相怜”? 丈槙隆@习橥被袖子绊倒的话,笔货不会忌讳狭寺榉绮。 辛礁龙⑩忍耐下摆,拿着纹章扭转蚋隈思维@盲目,裸露诠露乐杏,⒊表现黄穑老喟椋吗?
在萨拉溪汉森病村,记者遇到了贵阳一家公司的退休员工张先生和他的妻子。 张先生说,他20年前患了麻风病,在萨拉溪住院治疗期间,与当地端庄美丽的女儿结为连理。 康复后,他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妻子回到了原来的职场,但职场员工不接受他。 为了和他“划清界限”,单位特意为他修理了单独的入浴室和远离工厂的住宅。 好朋友不再和他来往了,他在贵阳感到孤独。 他回到萨拉西汉森病村,坚决决定在这里长期住下去。
更讽刺的是,20世纪70年代,萨拉溪医院的麻防业者出差到贵阳,登记住宿的员工看到他的说明上写着萨拉溪汉森医院的几个字,马上回答客房已经满了。
对麻风的错误认识已经持续了几千年,消除人们的“恐惧麻”、“歧视麻”心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
在黔西县郊外的麻风村,麻风患者10多年前生病时,为了不缠着孩子,送去了几十公里外的阿姨家。 孩子长大后,违背父亲的初衷,回到黔西县麻风村,每月30多元的“工资”,与麻风康复者王新全在村子里开学。
这是24岁的汪彬老师。
王彬告诉记者,他选择来麻风村上课是为了让更多麻风患者的孩子能读书,长大后能自立自强。 汪彬和王新全先生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首肯。 隔壁村庄没有得过麻风病的父母纷纷送自己的孩子来学校。 外国业主捐款14万元,村里从此有一栋漂亮的教学楼。
同样,为了矫正沿袭千年的麻风病“社会病”,麻防医生和社会有识之士拼命努力。
根除麻风的路还有多远
麻风病几千年前开始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也记载在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 据资料显示,作为严重的慢性传染病,麻风病现在主要流行于南亚、南美地区,仅邻国印度,每年就有10万新发病者。
我国麻风病流行程度最重的是广东,累计发现患者10多万例。 其次是江苏、云南、四川、贵州等省。 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迅速发展,麻防经费投入很大,很多省已经基本达到了消灭麻风病的指标。
贵州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牟鸿江表示,贵州省属于全国麻风高流行省,全省87个县、市、区有不同程度的麻风流行。 到2002年底在贵州省累计发现并登记的麻风患者27897例。
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麻风病防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隔离治疗阶段。 各地在一点边疆村寨建设县级麻风村58处,贵州省建设了两家麻风医院,将发现的患者强行送到麻风村进行封闭、隔离治疗。 由于这个阶段没有特效药,虽然疗效不好,但由于感染源被隔离,所以大幅度抑制和减少了麻风的感染和流行。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到1986年,贵州省卫生部门调查了全省80多个县市,基本明确了全省麻风病的流行情况。
第三阶段是社会治疗(家庭治疗)阶段,即开放治疗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先进的联合化疗方案正在推进,因此疗程短,治愈率高。 方案首先在毕节、兴义两地推开,用氨基苯砜、利福平、氯苯嗪进行联合治疗。 到2001年底,全省44个县基本达到了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其中26个县被省级专家小组检查。
牟鸿江说,目前贵州省还有50名麻风患者居住的麻风村,住在麻风村的1730人大部分已经治愈,其中1577人有畸形残留。
塞拉汉森医院院长王宝仁等人认为,沿海省的大投入和病情比较有效的控制证明了麻风病是“贫困病”。 由于内地边远山区财力紧张,投入的经费相当有限。 因此,为了尽早在这些地区消灭麻风,费用问题依然是“瓶颈”。
牟鸿江说:“未经治疗的麻风患者是麻风的唯一传染源,因此阻断传染途径非常重要。” “但是,现在城乡分别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现象。 在边远农村依然谈论麻色的变化,另一方面城市的人开始松懈,不太在意。 边远山区的打工族将麻风带入低发病区。 ”。
更可怕的是,现在医学教育也出现了对麻风的淡化倾向。 ”。 他说,现实中综合医院出现了麻风作为“痛风”治疗的情况,由于诊断延迟,推迟了患者的病情,感染源也没有进一步控制。
“现在需要的是增加城乡居民对健康教育的投资,根除偏见,并能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诊疗,早期控制感染源,这是麻防工作的唯一正道。 ’麻防医生们这么说。
来源:39科技网
标题:【时讯】走进贵州麻风村
地址:http://www.53kjxw.com//sbxw/1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