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69字,读完约9分钟

王苗家和另外七个老人一起种树的照片。 记者谢慧/摄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但困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这句话是毛泽东当时以雷锋同志为题的话,是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后的感言。

云南省8位老人扎根荒山30年将造林林场无偿献给了国家(图)。

离家30年的“陆良八老”口述了植树造林生涯的喜悦和悲伤

“陆良八老”是新时期的楚版“活雷锋”

“陆良八老”以三十年一日种树、保护树林的优秀事迹,越来越为人所知。 曲靖市委推进部副部长全恩德表示,“陆良八老”无私奉献的事迹,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能理解和学习,这是最大的收获。

在都市时报记者最近访问的过程中,知道“陆良八老”的人,无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政府干部,都受到大众的称赞。 他们衷心敬佩“陆良八老”无私的献身精神,也关注这八位老人今天的生活。 对于登山植树、绿化荒山的实际行动,也呼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王家云,王家德兄弟:亲手踏入,种树。 30年,绿色满山。

今年王家云已经87岁了。 十年前,他发现自己耳朵很远,膝盖、腰也隐隐作痛。 七年前,他的眼睛也模糊了。 到了现在,他的感觉是“身体逐年恶化”。

王家云(左),王家德(右)的兄弟。 记者谢慧/摄

想起了和王苗一起上山种树的1980年,当时的王家云还是中年人,是壮烈的劳力。 现在到了暮年,30年间,回到了山绿。 "我不会后悔的,既然做了就好好做吧. "

王家云说,坐在旁边的老伴保小四说:“他脑子不好使。 你们的记者来采访过三四次,后面来的人走了。 什么都没变啊。 ”。

"既然答应要做,就一定要去. "

从1956年到1982年,王家云是陆良县龙海乡树小屋生产大队下的绿映塘村生产队副队长兼民兵队长。 那个时代,生产队长与“坚实能干”的作风息息相关。 "他(王苗)觉得我的劳力很好,又想做,可能是来种树的. "

王家云所在的绿映塘生产队现在被称为绿映塘村集团,离“陆良八老”的牵引者王小苗家所在的树舍村不远,步行需要20分钟。 王小苗清楚地掌握了周边村民的情况,找到了王家云。

当时王家云也有自己的评价。 王苗当时是木屋生产大队的民兵大队长,王家云是绿映塘生产队的民兵队长,和王苗都很了解。 “他良心很好,对我们这样的老客户还很在意。 ”这种相互理解是合作种树的基础。 但是王家云自己也没想到这种合作竟然是30年。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每年到了种树的时间,王家云就拿着锄头,跟着王苗们上山。 "既然答应要做,就一定要去. "

1980年,陆良县还没有实行包产。 我上山种树每天能做十分钟的工作。 离树舍村不远的花木山是“陆良八老”开创的第一个“战场”。 王家云记得第一年计划在花木山400多亩荒山上种树。 当时的花木山很荒芜,“没有树,无法巩固土壤。 下雨的话山上的土被冲走,山变成光头”在这样的条件下种树,估计是很困难的程度。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八个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前几年没有任何经验,完全摸索着做了。 华山松种子种好后,荒山松鼠和小鸟经常偷,种的树寥寥无几。 后来,当地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建议冬天播种,雨季移植。 他们试了试,成功了。

挖洞播种的时候,“八老”会寻找满山都是水的地方,在水源附近扎营,除草挖洞。 冬天种的华山松睡到春天,就会探出头来成长。 初夏雨季到来时,华山松苗木一到豆芽那么高,就被移植。 下雨的时间是种华山松的最佳时期,8个老人分开招募村民,每人带80个人上山,戴草帽,戴蓑衣,一起冒雨移植苗木。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他在儿子分配的地上种了树苗

王家云在1982年陆良县包产到家后,请农民上山种树,每天支付——人工费3角。 这个数字慢慢上升,最后上山种树的日薪是7角3分,八老的工资和其他农民完全一样。

年末林业部门上山看林场,检查合格后,“八老”每亩可领取十元补助金。 这笔钱支付了募集者的工资后,留给“八老”的已经不多了。 “一步来说,基本上等于工作。 我们保护山,带上山谷等干燥粮食,足够糊口。 ”。 王家云说。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离开家去种树,钱也赚不到,一家支持家庭的伴郎保小四的意见很大。 每次下山回家休息,保小四都劝妻子不要做。 “我说种树赚钱,他不听,劝也不行。 ”最后,保小四不得不说,把不满压在心底。

王家云的长子王吉荣也不支持父亲的上山。 “在家里,我不怕父亲。 他赚不到钱。 我能赚比他多的钱。 ”王家云上山种树的头几年,王吉荣是20多岁的年轻人,也上山种树过。 “我吃不了那种苦,比盘田还苦! ”之后,王吉荣出去打工,几年后成为了一个小承包商。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生产开始时,王吉荣在当地一个叫“对面山”的地方被分成了两亩多,他多年在外面搞建筑,被分成房子的土地也荒废了。 王家云随便在儿子的土地上种了树苗。 结果,年“八老”离开花木山林场后,王吉荣的土地也一起归还了。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现在王家云老两个和长子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儿子住在一边,老两个住在一边。 王家云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兴趣是吃甘蔗。 家门口的小荒地被王家云夷为平地用来种菜,老夫妇的日常蔬菜来自这块地里。

回顾老伴这30年,保小四有点困惑。 他说:“他是共产党员,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树种了一大堆,但老了也不回家,希望我们养育他。”

其实,追溯王家云的人生经验,他有逻辑可以解释对种树的执行。

王家云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还年幼的他必须承担兄弟四人的生活,这个经验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解放前,我家没有父母。 都是娃娃,没人管。 ”。

长大后,王家云要积极,成为生产队副队长、党员,每天带村民们工作,工作“不要屈服于大众”,尽全力。 伴保小四教过丈夫这样的性格。 1962年,王家云带着村民们去陆良马街镇插秧。 这项工作花了几天时间,他回家没有照顾即将分娩的保小四。 因为没有人照顾,他们的女儿出生五十天就死了。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种树30年,王家云没有把真正的财富带回家,但给村民们带来了真正的利益。 王吉荣说,以前绿映塘村周围是赤裸裸的山,风很大,种的煮谷容易吹断,不大。 近年来,山上的松林逐渐生长,挡住了狂暴的山风,种苞都可以生长成正常的大小。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种树期间,八位老人表现出了“管理智慧”

王家云有个亲弟弟,叫王家德。 王家云当时是生产队的副队长,王家德当时在陆良的国有煤矿当矿工,两兄弟是党员,然后跟着王苗上山种树。

弟弟王家德79岁,身体还很结实。 去年卖猪卖蔬菜赚了一万多块钱,维持了老夫妇的生活。 除非在家出事了,他以为自己还能干几年农活。 去年年底,王家德的外孙生病死亡,王家德的女儿因悲伤过度而引起精神障碍,投水自杀。 相继失去亲人,打击王家德老夫妇。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王家德的伴郎陈有香今年71岁。 她患有骨质增生,从去年开始逐渐恶化,到医院就诊也没有好转。 现在走路也要租个小凳子,用作扶手。

看到老伴变成这样,王家德非常自责。 “多年来,妈妈(妻子)一个人照顾房子,辛苦了很多。 ”王家德上山种树那天,陈有香一个人要照顾家里五个孩子和十亩地,这个善良的农妇一大早就贪婪,日夜辛苦,默默地忍受着繁重的劳动。 孩子们各自长大结婚了,妻子也从山上回来了,陈有香却走不动。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陆良当地会给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360元的补助金,王家德很快就能拿到这笔钱。 他打算结束今年的农活,但明年就不干了。 “我做不到。 ”。

和哥哥王家云的平静性格不同,王家德一谈到兴奋之处,就提高声音,瞪大眼睛,经常让他觉得生气。 其实,老人是性格中的人。

1980年,王小苗来到家里,和王家德一起种树时,以“现在种树,国家重视”的简单理由,推动了王家德这个老共产党员。 王家德自己也有种树可以做底层肥料,自己的兄弟也参与的想法。 就这样,两个人一拍即合。

和其他几个老人不同,王家德印象最深的不是种树的辛苦,而是那一年计算了工资和管理者的什么。 现在的话,对“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很感兴趣。

王家德每次雨季一到都种树,“八老”说各招人,上山种树。 每个老人带一百八十人,种树的时间可能长达一个多月,每天都有新来者参加,也有可能在种树季节没结束就离开。 因为“八老”看不懂字,所以计算工资是个大问题。 他们把邀请的人分成8组,考虑“八老”在各组内选择人品好、有文化的人,成为计工的方法。 每天结束工作后,计工大声读出每个人当天做的工时,参加植树的每个人在笔记本上签名确认。 到工期结束为止,每个人对照笔记本,每天以0.73元的工资结算。 帐目清楚,没有发生过纠纷。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近千人上山种树,有男性和女性,人员管理也是问题。 晚上休息时,由“八老”指挥,男女各拉一旁在山间休息。 “大家也听安排,遵守规则。 ”王家德说:“男人和女人在荒山上,随便建个大棚住,没发生什么问题。”

在人员管理中,他们使用了现代公司常见的激励措施。 工期结束后,“八老”下山去买热水器和脸盆等物品,奖励业绩突出的人。 下山后,王苗用红纸包红包,里面放两块钱,自己送回家。 绿映塘村的团长王国当年种树发力,奖励过。 “不多,但心在那里。 这八个老家伙还有办法。 ”。 王国才说。

【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随着“八老”被相邻乡镇陆续邀请种树,产生了上山做饭时炉灶解决的新问题。 届时,8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商量炉灶的折旧率。 比如,60元买的大铁锅折多少钱卖? 打折解决的炉灶作为工资支付给种树的人。 王国那年也一起去种过树。 他想起那一年用15元的工钱换成了成本60元的大铁锅。 至今王国仍认为“这个价格是公正的”。

来源:39科技网

标题:【时讯】奉献三十年 “陆良八老”精神留给人们的启示

地址:http://www.53kjxw.com//sbxw/16230.html